2024年12月24日,我国第一个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并讲话。纪念大会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荣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单位。

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院士,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中南大学原校长张尧学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郭新立,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院士,国家保密局科技委主任吴世忠院士,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周大旺,以及来自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自然基金委、中国工程院、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相关领导及代表,CERNET历届管委会成员,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单位代表,CERNET核心节点高校、用户高校单位代表以及合作单位代表等1500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当互联网在全球兴起的关键时刻,1994年国家计委以特急文件批复,紧急启动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当时这个只有64K的互联网,连接了全国108所著名高校,培育了我国第一批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研究者、建设者,开创了我国互联网历史上众多第一。
三十年来,CERNET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突破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目前,CERNET节点高校从10所增长到43所,接入高校和科研单位超过3000所,服务高校师生和科技人员超过5000万人,主干网带宽从64K发展到Nx100G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国家教育现代化重大基础设施、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基地、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吴岩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三十年来CERNET的发展成效,指出CERNET坚持服务教育科研,成为支撑国家教育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坚持自主创新,成为国家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致力人才培养,成为国家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创新体制机制,开创高校科技产业融合新模式;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吴岩副部长对CERNET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希望:坚持政治站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聚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和网络安全研究、全面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开放合作,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力量。

会议为在三十年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单位颁发纪念证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同清华大学等62个单位荣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单位,另有34个单位荣获突出贡献单位。

内蒙古地区自1994年开始接入CERNET。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等单位的支持下,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相关单位30年紧密合作,先后完成了CERNET、CERNET2、FITI的建设和升级,为自治区参与全国互联网创新和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做出了贡献。目前已经有40家单位通过内蒙古大学节点连通CERNET。今后内蒙古地区各接入单位将继续发扬CERNET团结协助,勇于创新的优秀传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实现互联网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