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发展历程

内蒙古教科网30年发展历程

时间:2024-12-04 09:57    点击:

一、早期建设阶段

1994年,教育部授权内蒙古大学成为内蒙古地区主节点采用拨号的方式与北京邮电大学连接,连接带宽为1.44bps。

1997年,通过主干链路升级为DDN专线,带宽为64Kbps。

1998年,主干链路升级为卫星传输,带宽为512Kbps。

1999年,主干链路为卫星传输,带宽为升级为2Mbps。

2000年,内蒙古地区教育城域网开通,CERNET的接入覆盖了呼和浩特的所有本科院校。

2001年,主干链路升级为光纤传输,带宽为155Mbps。 接入范围覆盖呼和浩特所有院校。

2002年,主干链路为光纤传输,带宽升级为2*155Mbps。 同期,包头主节点成立,包头三所本科院校全部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7年,赛尔网络内蒙古分公司成立,为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3月,为解决内蒙古地区教育网出口带宽较低的问题,在内蒙古教育厅的关怀下,教育厅满达副厅长带队,内蒙古师范大学杨一江校长、内蒙古大学王万义副校长、内蒙古工业大学王友明副书记以及自治区教育厅、各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到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总部交流,提出希望尽快解决内蒙古出口问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志民接待了到访的各位领导,并承诺尽快解决。同年12月,内蒙古地区出口带宽升级到2.5G。

2010年,内蒙古地区的教育网用户数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除所有的本科院校外,许多高职高专用户也相继进行了接入。接入高校总数量达到了30余所,除地处偏远的个别院校外已全部接入。同时,下一代互联网IPv6已开始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几所学校试用。同年6月,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协助下,承担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招宣传活动,吸引了区内外100多所高校参加,为广大考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同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了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活动,吸引全国40余所高校参加,接受了2000余名考生的咨询。

2011年,国家高等教育“211三期”项目启动,内蒙古地区设计总带宽为10G+8*2.5G,并于2013年10月开通。

二、快速发展阶段

2014年,呼和浩特到北京清华大学第一条纯IPv6网络开通。

2015年,在内蒙古主节点的带领下,将进行呼和浩特城域网的改造工作,计划升级到万兆,同时,包头到呼和浩特主节点的传输在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进一步扩容,升级到10G。这将为呼和浩特地区及包头地区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带来新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开通也将为各高校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新的科研方向带来全新的思路。

2016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万兆升级和IPv6开通工作正在调试中,内蒙古民族大学IPv6已开通1G业务。这些高校的积极参与,使得内蒙古地区的教育科研网络在带宽和IPv6技术应用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完成万兆升级和1G IPv6开通工作,次年内蒙古开放大学(原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完成万兆升级和1G IPv6开通工作,至此全区共有7所院校实现万兆升级和1G IPv6网络访问。

2018年,北京-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银川CERNET2主干纯IPv6网络扩容至10G,2019年底北京-呼和浩特CERNET2主干扩容至100G。

三、战略协同与合作发展阶段

2019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省网建设。这一战略合作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自治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机遇。通过这一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一个优质的内蒙古教育科研网,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尽快实现IPv6的规模化部者。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而来,各高校对于师生疫情防控、在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全方位多举措严密防控疫情,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公司在此期间积极响应政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利用自身网络资源与技术优势,为CERNET会员单位提供教育网带宽扩容保障、大规模视频会议平台部署、教育网资源共享服务(CARSI)等免费服务。同时公司负责通讯运行的工程师在做好自身防控的情况下坚持为内蒙古大学核心节点做好节点运行保障工作,为CERNET内蒙古主节点科学防控、在线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了充分发挥CERNET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的作用,经审核,2022年6月正式授权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为鄂尔多斯各驻市高校实现网络服务教育,发挥CERNET的战略支撑作用,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

2023年,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统一规划构建包头市教育城域网主干子网。包头市教育城域网建设在内蒙古科技大学网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骨干网以城域网运维中心和主干节点所在单位网络中心为主体组织实施。在包头市区域范围内,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光纤为传输媒介,连接各市区教育城域网的主干传输专网,为各区级城域网、高校(含中职等)校园网提供高速接入服务。具备中国教育科研网教育网CERNET、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等互联网络出口。

2023年1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主节点主办的“2023年度内蒙古教育信息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主节点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主节点主任、内蒙古大学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侯宏旭主持并在会上介绍了CERNET在自治区的建设和IPv6应用情况。全区近110名高校代表和企业代表参加了大会。

2019年2月呼和浩特节点承接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FITI项目)。2022年6月完成FITI子项目实施方案。子项目建设总计三期,包含核心节点建设、试验站点建设、设备搬迁和正式试运行。2023年12月21日,内蒙古大学子项目节点正式完成验收,进入整体试运行阶段。

四、获得的荣誉

呼和浩特节点在2009年度CERNET NOC工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度CERNET NOC工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度CERNET NOC工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7年度CERNET NOC工作评比中荣获优秀奖,2023年度CERNET NOC工作评比中荣获优秀奖。2009年荣获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十五年突出贡献奖。

2014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时值互联网进入中国二十周年,也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二十周年。内蒙古大学作为CERNET呼和浩特节点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吴承勇老师上台领奖。节点吴承勇、敖腾河、谢辉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奖。

CERNET在内蒙古地区的30年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壮大、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早期的带宽升级到IPv6技术的应用,再到与移动公司的战略合作和学术研讨会的召开,CERNET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日益增长CERNET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